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光学实验复习专题,光学实验复习专题,一、在复习实验与探究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基本仪器、仪表使用的测量型 实验的复习,2,、,重视探究型实验的复习,3,、有针对性进行观察型实验的复习,一、在复习实验与探究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基本仪器,三、,201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光学实验。,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特点。,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 现象。,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 像的特点及应用。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4,、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三、201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光学实验。,1,、实验环境要求。,2,、如何证明三线共面?探究两角相等时应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测量。,3,怎样证明光的可逆性。,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复习时要求学生知道,:,1、实验环境要求。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复习时要求学生知道:,考题动态,1,、实验环境要求。,2,、如何证明三线共面?探究两角相等时应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测量。,3,怎样证明光的可逆性。,考题动态1、实验环境要求。,例题,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亮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反射角为,。 小亮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的方向射出,这表明,。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应该怎样做,。,(,4),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角为,.,入射角为,。,该实验应该在,的环境中做效果较好。(选填“较亮”或“较暗”,),例题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亮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4),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A N,M O M,1,N,1,C,空气,水,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A N,M O M,1,N,1,C,当光从水射入空气中时,空气,水,入射角反射角,入射角,反射角,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复习时应该让学生知道:,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A N空气水当,空气,水,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空气水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物,像,人从河岸上看水中的鱼,河水,高,楼,潜水员从水中,看岸上的高楼,物像人从河岸上看水中的鱼河水高潜水员从水中,考题动态,1,、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表述及应用。,2,、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3,、了解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及奇观。,4,、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对光的折射规律进行适当的拓展运用。,5,、把光的折射与凸透镜对光的作用进行类比用来解决相关的问题。,考题动态1、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表述及应用。,(l),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b,(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例题,1,(,2012,安徽,),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当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入射,角,i,与折射角,近似成正比关系;当入射角较大时,正比关系不再成立,(l)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例题,2,、为了研究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情况。甲组同学进行了如图 所示的实验,他们先将激光束从空气中以相同的方向从入射点,O,分别射入不同介质,实验现象如图,8,(,a,)(,b,)(,c,)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图中,AO,是入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1,)由图,8,(,a,)(,b,)或(,a,)(,c,),可得:,。,为了进一步探究,他们继续实验,将,a,叫做入射角,,r,叫做折射角,实验中逐渐增大入射角(,a,1,a,2,a,3,),实验现象如图,8,(,d,)(,e,)(,f,)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初 步结论:,(,2,)由图,8,(,d,)(,e,)(,f,),可得:,。,当光从空气斜射如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 居在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r,随入射 角,a,增大而增大,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例题2、为了研究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情况。甲组,3、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实验过程:,1,、在桌面上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实验时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玻璃板后放一支同样未点燃的蜡烛,移动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看这支蜡烛好象点燃一样,,,即让它恰好与蜡烛所成的像重合。,2,、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3,、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做实验。,4,、归纳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复习时要求学生,:,3、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实验过程:1、在桌面上立一,考题动态,1,、熟悉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过程。,2,、该实验的实验环境。,3,、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平面镜和玻璃板的选择、薄厚的选择、无法使像物重合的原因、找不到像的原因、出现重影的原因。,4,、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5,、对实像和虚象的了解。,考题动态1、熟悉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过程。,例题,1,、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选蜡烛,A,和,B,的要求是:,;,如果在图中像的位置放一长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有”或“没有”)蜡烛的像。,实验中拿一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里应用了,法,这一实验说明( ),A.,平面镜能成等大的实像,B.,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等大,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例题1、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例题,2,、生活中,“,平面镜,”,记录了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历程,,那么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小明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选择了一块平,面镜来进行探究,结果失败了。小明在实验中的困惑是,。,小明为了方便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择两只,(,“,一样,”,或,“,不一样,”,)的蜡烛。,小明改进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了自己的实验记录痕迹,如图所示,则,MN,应该是实验时画出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所在的位置。,小明在交流过程中提到,“,第三次实验时自己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始终未能找到像的位置,”,请评估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例题2、生活中“平面镜 ”记录了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历程,,4、实验探究:凸透镜镜成像的规律,复习时要求学生知道:,4、实验探究:凸透镜镜成像的规律复习时要求学生知道:,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焦内正虚,焦外倒实,”,、在焦外,“,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两倍焦距像等大,.,(注意三种测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二倍焦距成等大像法,物远像近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焦内正虚,焦外倒实”、在焦外“物近像,考题动态,1,、了解该实验的基本要求。,2,、如何确定凸透镜的焦距。,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4,、如何将像调节到光屏的中央。,5,、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与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相结合。,考题动态1、了解该实验的基本要求。,例题,1,、(,2012,宿迁)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填“上”或“下”)调整,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cm,使烛焰向右移动,2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小明把近视眼眼镜放在光屏与透镜之间为了使像能够清晰的成在光屏上,应该将光屏向,移动。,下,10,右,放大,右,例题1、(2012宿迁)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5,)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C,C,(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