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重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含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内容和指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难点:,采用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分析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的全面分析。,熟悉:,如何撰写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第二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几个思考、回顾的问题?,土地利用,主要土地利用指标含义,土地资源调查,2,土地利用的概念,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利用土地的特征,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土地利用可以是一项生产性活动,如种植作物、栽培树木、养殖牲畜,也可以是一项非生产性活动,如建筑住宅、修建公园等。,土地的平面利用与立体利用,简单来说,土地是指地球的表面,作为一个平面的概念去理解。农业用地,尤其是种植业用地,一般也是平面利用,农业用地向地下和空中利用的幅度都是很有限的。,然而,土地又是立体的,下至地壳,上至大气层,都可以作为土地的范畴。城市土地日益趋向立体利用方向发展。在现代城市中,地下停车场、地下管线网、地下商场、隧道、地下铁路比比皆是。有些城市地下作三四层空间使用。城镇的高空利用也越来越多,现代城市中高楼大厦、摩天大楼、高架铁路与公路、人行天桥、高空管线也到处可见。,3,主要土地利用指标,土地总量指标:反映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土地现象规模会增减变化,其表形式为绝对数。因此也称土地的绝对指标。,土地相对指标:指两个有联系的相关指标对比的结果,又称相对数。,土地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是同质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或典型水平的综合指标。,4,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也属于基本国情调查。,()查清土地的权属、界线及其土地总面积。,()按土地利用分类,查清各权属单位和行政单位的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及其面积(本调查的重点),故又称土地数量调查。,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于人类需求(生态系统平衡、食物安全、人类健康等)、特定用途(包括农业生产、林业、保护和环境管理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效果的优劣程度。,土 地,土地资源,土 壤,质,量,土 地,土地资源,土 壤,是指,优,劣,程度,(评价),5,土地质量调查指标,自然植被、人工植被、特种土宜植物,植 被,农用地,生产力(农林牧渔用地结构、作物布局、垦殖率、单位面积产量或产值、总产值或总收入、产投比)、城市土地收益(区位面积、营业额、利润、税金),交通状况及区位、人口和劳动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如能源、供水、供电、电讯等),土壤质地、理化性质、土壤侵蚀、障碍因素,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气温(年和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积温)、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全年各月或旬降水量、降水季节、降水强度),土壤,水 资 源,地形地貌,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属性,气候,自然属性,地表水、地下水、水利设施、水旱渍灾害状况,土地生产力和收益,6,土地类型调查主要内容,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查明一个地区土地类型的分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性、结构与动态演替规律。,主要内容,7,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意义及方法,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概念,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意义,四、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8,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意义及方法,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概念,是对规划区域现时土地资源的特点、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具体来说是:,通过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分析,明确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各种土地资源在地域组合上、结构上和空间配置上合理和不合理,匹配和不匹配的关系,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重点,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划供科学依据。,9,思考:,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应该收集准备的资料应有哪些?怎样应用?,10,(一)土地利用资料,1,、土地资源详查及更新资料(分幅图、台账、技术报告、面积汇总表等),2,、历年土地面积统计表,(二)土壤、植被、气象资料,1,、土壤调查系列图件和技术报告,2,、植被调查系列图件和技术报告,3,、农业气象多年观测资料及农业气候区划,(三)社会情况,1,、行政组织,2,、人口资料(历次人口普查成果、人口百岁表、男女年龄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妇女生育模式、人口机械变动、计划生育改革等),3,、文教、卫生、福利设施的基本情况,(四)自然情况,1,、地理位置,2,、自然条件(土壤、植被、地貌、气象、水文、地质等),(五)经济概况,1,、历年社会经济统计年报,2,、经济发展战略,3,、五年计划资料,4,、有关经济效果分析的资料,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应该收集准备的资料有:,11,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摸清土地资源家底和土地利用状况;,是土地生产潜力分析的前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依据。,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意义及方法,12,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4,、统计数理分析法;,5,、室内分析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6,、综合系统分析法等。,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意义及方法,13,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2,、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动态分析法:即利用不同时间或多年的调查,统计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总结,来分析某件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这种分析方法一般采用:,1,、利用语言阐述动态变化情况及变化趋势;,2,、利用列表方式分析动态变化情况;,3,、利用绘制图形方式分析动态变化情况和趋势;,4,、综上几种方式相结合进行动态变化分析。),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意义及方法,14,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3,、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各类用的数量时,应充分运用横向、纵向对比法分析土地的利用情况。横向对比:各类用地在现阶段,同一地区或全省,全国水平比较。纵向对比:现状与历史数据等比较,采取一些相关指标分析。),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意义及方法,15,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3,、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各类用的数量时,应充分运用横向、纵向对比法分析土地的利用情况。横向对比:各类用地在现阶段,同一地区或全省,全国水平比较。纵向对比:现状与历史数据等比较,采取一些相关指标分析。),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意义及方法,16,一、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背景分析,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变化分析,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五、分析结果的综合,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17,一、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背景分析,通过对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矿藏、景观、灾害等自然条件和人口、产业、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比较,明确土地利用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主要是对规划区域现状的基本情况的概述,了解该评价区域的背景,为开展现状分析提供一个基本框架。,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18,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变化分析,通过对各类土地的数量、质量及其变化情况的分析和比较,客观评价土地资源的状况和特点,研究引起土地资源变化的原因,分析土地资源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首先分析已利用土地(耕地、园地)的数量与比重,其次掌握各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坡度等自然状况下的土地资源的数量。分析是要以绝对数量和相对量(人均拥有量表示)。,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19,在单项用地分析的基础上,具体方法有:,发展过程纵向对比法:,是在土地资源形成的历史过程,选取多年或有代表性年份资源数量的指标,以指标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制作成直角坐标内的,散点图,,得到反映土地资源形成的历史过程曲线,再对于不同阶段的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土地资源形成的规律。在制作散点图时,不同年代的数量指标可以根据分析的需要选取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可以选取一项指标,也可以选取土地面积、人口数量和经济等多项指标。,发展过程纵向相关分析法:,是把存在内在联系的两种以上资源或与某一约束资源形成和利用的因子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成,统计图,,对它的发展过程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例如,农作物与气候的关系、人口增长与耕地递减的关系、基本建设投资与耕地占用量的关系、城市人口的健康与环境的关系、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的关系、社会总产值与货运量的关系等。,20,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变化分析,在分析各类用的数量时,应充分运用横向、纵向对比法分析土地的利用情况。,横向对比:各类用地在现阶段,同一地区或全省,全国水平比较;,纵向对比:现状与历史数据等比较,采取一些相关指标分析。,例如:,(,1,)耕地:分析耕地占有土地面积百分比,绝对数量,内部水田与旱地比例,人均耕地占有量,内部各类地(一、二、三等地)构成,区域分布,利用差异,主要制约因素(缺水、土壤瘠薄、耕作方式不合理等)。,(,2,)未利用土地:面积、比重、分布、适宜开发的方向,开发潜力及主要限制利用的因素等。,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21,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结合土地资源条件,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分布是否合理,重点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建设用地的比例、分布、增减去向进行分析,总结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主要分析方法:,空间结构功能分析法,时间结构功能分析法,主体资源匹配关系法(运用主体资源优势显著地方),不确性资源组合分析法(运用分析资源优势不突出或有多种优势),资源结构关系分析法(分析系统内资源结构之间的协调关系),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22,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分析土地利用率、实际利用水平和土地产出率,并与土地利用先进水平或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最大利用率、产出率进行比较,评价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一)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二)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分析,(三)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分析,(四)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五)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分析,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23,(一)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是利用相关的数据资料,采用定量的单项分析指标,通过与相邻或上一级行政区域的相应指标的横向比较分析,评价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高低。,常用的分析评价指标主要有:,1,、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2,、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3,、土地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地、养殖水面,),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4,、土地建设利用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等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5,、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X100,;,6,、草原载畜量,=,各类放牧牲畜头数,/,草原面积;,7,、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X100,;,8,、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土地总面积,可以分别计算城市和乡村人口密度;,9,、林地覆盖率,=,林地面积,(,不包括果园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10,、建筑密度,=,建筑物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X100,;,11,、建筑容积率,=,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X100,;,12,、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居民点用地总面积人口总数,可以分别计算城市和乡村居民点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