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常见实验动物疾病及控制,常见实验动物疾病及控制,1,实验动物感染不同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后,其主要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携带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直接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2、影响动物生产:烈性传染病可导致整个动物群的毁灭,而另一严重后果是使整个动物群带毒,带毒群体难以净化,会反复爆发疾病,造成生产和研究的巨大损失。3、干扰实验结果;如导致实验中止、重复性差、或结果无法解释,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4、污染生物制品:生物制品带毒造成疫病蔓延,带毒的生物材料使肿瘤移植失败、细胞培养污染、胚胎操作与动物胚胎工程无法进行。,实验动物感染不同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后,其主要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2,流性病学原理与卫生防疫,实验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传染锁链),流性病学原理与卫生防疫实验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3,流性病学原理与卫生防疫,传染源:指受感染的实验动物,包括传染病患病动物、带菌(毒)动物或死亡的动物。实验动物的分泌物及排泄物污染的设施、饮料、饮水、垫料、空气和用具均可成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流性病学原理与卫生防疫传染源:指受感染的实验动物,包括传染病,4,流性病学原理与卫生防疫,传播途径:病原体进入动物机体,并能导致传染的途径和通道。水平传播:群体或个体间水平横向平行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非生物性传播媒介:空气、饲料和垫料、饮水和水瓶、笼具和其他器具 生物性传播媒介:节肢动物、野生动物、外购动物、人员,垂直传播:从母体到后代两代之间 的传播,流性病学原理与卫生防疫传播途径:病原体进入动物机体,并能导致,5,流性病学原理与卫生防疫,易感动物:对某一传染病病原体敏感的 动物,三个基本环节,切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也随之终止,流性病学原理与卫生防疫,6,流性病学原理与卫生防疫,实验动物的卫生防疫与隔离措施实验动物很少采取疫苗接种或药物治疗:应用疫苗或治疗制剂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经过治疗或免疫的动物可能成为,带菌、带毒,的动物,成为潜在的传染源 对小型动物进行治疗,,经济上,不合算,平时的预防措施,发生疾病时的扑灭措施,灭菌与消毒,隔离措施,流性病学原理与卫生防疫实验动物的卫生防疫与隔离措施实验动物,7,病毒性疾病及其对实验研究的干扰,小鼠脱脚病(鼠痘)是由MPV引起的一种小鼠的烈性传染病。多呈爆发流行,致死率高。临床表现为四肢、尾和头部的肿胀、溃烂、坏死甚至脚趾脱落。对实验研究的干扰:急性病例,小鼠突然死亡,实验中断,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慢性型病例,出现全身症状,使实验结果混乱,且污染环境,使病毒广泛传播,严重影响科研工作;隐性感染,无临床症状,许多应激因素均可使鼠痘病毒激活而使本病流行。,病毒性疾病及其对实验研究的干扰小鼠脱脚病(鼠痘),8,病毒性疾病及其对实验研究的干扰,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LCM)是由LCMV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小鼠感染表现为大脑型、内脏型 和迟发型;人类感染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和脑膜炎。,对实验研究的干扰:可感染人类;对机体免疫系统有影响;对肿瘤学研究具有影响;对代谢研究有影响。,病毒性疾病及其对实验研究的干扰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LCM,9,病毒性疾病及其对实验研究的干扰,仙台病毒病(Sendai),实验小鼠仙台病毒感染是最难控制的病毒之一,临床表现为两种病型:急性型多见于断乳小鼠,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多数情况下呈隐性感染,可对实验研究产生严重的干扰。,对实验研究的干扰:对免疫系统的干扰,可严重影响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对致瘤作用研究的干扰,其遗留的组织学改变易与浸润性肺癌相混淆,能抑制诱发肺腺癌;对鼠类生殖繁育有较大影响,可影响胎儿的发育,增加新生鼠的死亡率。,病毒性疾病及其对实验研究的干扰仙台病毒病(Sendai),10,病毒性疾病及其对实验研究的干扰,鼠肝炎:是由鼠肝炎病毒(MHV)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肝炎、脑炎和肠炎。一般呈隐性感染,在某些应激因素作用下而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引起急性发病和死亡。对实验研究的干扰:1、鼠肝炎与某些微生物发生混合感染或在实验条件的刺激下常会爆发而导致动物实验中断。2、鼠肝炎病毒可改变各种免疫应答参数。3、可使大量酶系统发生改变,增高某些肝酶活性,降低另一些肝酶活性。,病毒性疾病及其对实验研究的干扰鼠肝炎:是由鼠肝炎病毒(MHV,11,病毒性疾病及其对实验研究的干扰,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大、小鼠多表现为隐性感染,并长期向外排毒,从而危及人类。人类感染后,呈现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烈性传染病。,兔病毒性出血症 俗称“兔瘟”,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烈性传染病,1984年在我国新发现的兔的一种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发病急,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病毒性疾病及其对实验研究的干扰流行性出血热(EHF),12,病毒性疾病及其对实验研究的干扰,猴B病毒病 是由猴B病毒(又称疱疹病毒)引起的人和猴共患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猴是自然宿主。人类感染后发生脑炎或脑脊髓炎而死亡。,狂犬病 又名恐水症,疯狗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和所有温血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直接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极度兴奋、狂躁、流涎和意识丧失,因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病毒性疾病及其对实验研究的干扰猴B病毒病 是由猴B病,13,细菌性疾病及其对实验研究的干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人兽共患病原菌和动物致病菌,:这类细菌中,有的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布氏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不仅可引起动物的严重疾病,而且也是人类的重要致病菌。有的如鼠棒状杆菌、泰泽氏菌等,可引起实验动物的严重疾病,使实验研究中断,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不同品种、品系、性别、年龄的动物对不同细菌的易感性不同。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控制,避免对实验研究的干扰。,细菌性疾病及其对实验研究的干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人兽共,14,细菌性疾病及其对实验研究的干扰,2、,条件性致病菌,当动物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疾病发生,甚至流行。如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射线照射、营养失调、潮湿、拥挤、动物实验处理或给药等一切能使动物处于应激状态的因素均可成为发病诱因。这不仅影响动物生产,更重要的是干扰动物实验的结果。当动物群受到致病菌侵袭后,有的动物耐过而长期带菌,成为危险的传染源;另一方面,在动物实验过程中,由于受试验因素的刺激而发病,可使实验期间的动物发生不规律死亡,导致实验失败。,细菌性疾病及其对实验研究的干扰2、条件性致病菌 当动物在,15,细菌性疾病及其对实验研究的干扰,3、,正常菌群的细菌,许多正常菌群成员在受到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菌群失调时,可发生数量的变化和位置的改变,由非致病菌转变为致病菌。因此,各种细菌,即使是正常菌,在动物体内的存在都会影响其生理参数和实验的重复性,包括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学参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等。这些变化又将对动物实验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影响。,细菌性疾病及其对实验研究的干扰3、正常菌群的细菌 许,16,实验动物寄生虫感染对实验研究的干扰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掠夺宿主的营养,导致动物体重下降、精神不振、消瘦等营养不良症状。2、体外寄生虫对动物产生搔扰作用,影响采食和休息,直接影响动物健康。3、对宿主产生机械性损伤。4、对宿主产生毒性作用。5、对宿主生理、生化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使机体对外界抵抗力降低。另外,寄生虫感染常可使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干扰血液学指标的观察,影响实验研究。,实验动物寄生虫感染对实验研究的干扰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7,普通级环境中灵长类动物易感的寄生虫有螨、虱、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纤毛虫、食道口线虫等,Beagle犬易感的体外寄生虫有螨、虱等,还有阿米巴原虫、卡氏肺肺孢子虫、纤毛虫、绦虫、钩虫、恶丝虫等。,实验用猪和羊易感的寄生虫主要有螨、蜱、虱等,另外蛔虫、鞭虫、绦虫、肝片吸虫、线虫等也常感染。,普通级环境中灵长类动物易感的寄生虫有螨、虱、弓形虫、卡氏肺孢,18,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