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7-08-05,#,辛亥革命,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辛亥革命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1,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一、教材,分析,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学法一、教材分析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2,影响,价值,知识,联系,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第,8,课。,上,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下启新文化运动,,与同,时代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相呼应;同时它又是,20,世纪三大历史巨变的第一次,对后两次有深远影响,是近代第一完全意义上的政治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的艰辛探索,一、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三维目标,影响价值 知识联系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3,教学重难点,三维目标,一、教材,分析,地位价值,前后联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兴中会和,同盟会;,理解三民主义,主要,内容;,掌握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事实;,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并使学生从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中获得历史信息;,提问问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学习革命,志士,不屈不挠,斗争,精神;,在学习中立下志向并为之奋斗,教学重难点 三维目标一、教材分析 地位价值 前后联系 知识,4,教学重难点,三维目标,一、教材,分析,地位价值,前后联系,重点: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的创立;,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难点:辛亥革命,伟大,意义,教学重难点 三维目标一、教材分析 地位价值 前后联系,5,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参与,性,好,教学设计精彩的话,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优势,劣势,对策,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知识储备,零碎,;历史,学习方法有所,欠缺;感性思维强烈,理性思维较差,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经过一年的学习,6,三、教法学法,教法:讲述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史料解读法,合作探究,法,角色,表演,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引导,点拨,主动,探究,合作,三、教法学法教法:讲述法学法:自主学习法教师为主导 学,7,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后作业,板书设计,内忧外患需共和,浴血奋战,求共和,众望所归建共和,内外交困失共和,师生,互动话共和,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后作业板书设计内忧外患需共和浴,8,导入新课,设计意图:,1.,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兴趣;,2.,以视频信息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引出后面的知识点,推动授课进程;,3.,通过直观、生动材料的展示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革命的艰辛和不易,电影,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民国建立片段相关,倒叙法,一、新军为什么将枪口对准自己所曾服务的清政府,辛亥革命的背景,二、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两个月才回国为什么仍能高票当选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导入新课设计意图:电影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民国建立片段相,9,内忧外患需共和,(背景),结与国之欢心,量中华之物力,内痛,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外患,西方列强的掠夺,设计意图:,1.,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2.,培养学生从图片、文字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内忧外患需共和(背景)结与国之欢心量中华之物力内痛清政府,10,名称,时间,地点,创建者,性质,兴中会,中国同盟会,1894,年,檀香山,孙中山,1905,年,8,月,日本,东京,孙中山,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第一个统一的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主学习,浴血奋战,求共和,(革命的准备,组织准备),设计意图:,1.,学生,能自主学习的,教师绝不代劳;,2.,让学生明白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名称时间地点创建者性质兴中会中国同盟会1894年檀香山孙中山,1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革命纲领,解 释,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浴血奋战,求共和,(革命的准备,理论,准备),讲授法,前提,核心,补充,设计意图:,1.,使,学生能够理解三民主义的含义;,2.,让学生明白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理论,是辛亥革命的灵魂,驱除鞑虏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同盟会革命纲领 解 释,12,地点:,经过,:,结果:,影响:,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占领楚望台,猛攻湖广总督,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和汉阳,取得胜利,全国十几个省,宣告独立,浴血奋战,求共和,(,武昌起义),设计,原则,:,由于武昌起义是本课重点,加上此知识点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一定要留足充分的时间,时间,:,地点:经过: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占领楚望台猛攻湖,13,北京,湖北军政府,成立后,,湖南、,陕西、江西、,云南、上海、,浙江、贵州、,江苏、安徽、,广西、广东、,山东、四川,等,15,省份宣布,独立。,为什么武昌起义后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清朝的半壁江山就土崩瓦解?,设计意图:,通过图画的展示和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方面体会、理解清朝的灭亡具有必然性从而进一步明确革命发生的必然,北京湖北军政府为什么武昌起义后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清朝的半壁江,14,众望所归建共和,(中华民国),内外交困失共和,(袁世凯当政),他们仨的,1912,角色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孙中山、溥仪、袁世凯,聊一聊他们在,1912,年都经历了什么?他们会怀着怎样的心情聊他们的,191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末代皇帝,下诏退位,夺取革命果实,设计意图:,1.,利用角色扮演激发学习的主动性;,2.,通过角色扮演掌握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和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的历史事实,3.,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众望所归建共和(中华民国)内外交困失共和(袁世凯当政)他们仨,15,师生,互动话共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开始时小字部分所提到的孙中山自称“洪秀全第二”的故事,请大家思考:,1.,孙中山和洪秀全所创立的政权有何不同?,2.,你认为孙中山和洪秀全谁更伟大?,3.,为什么?,教师:,引导点拨;,掌控讨论,节奏;,归纳总结,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材料一:,1912,年,3,月,5,日,时报上刊载了一篇文章,文中描述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革故鼎新说:“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材料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观念里萌动着中华民族民主共和的第一缕复兴的力量。袁世凯做皇帝只有,83,天,张勋复辟帝制的丑剧仅仅,12,天就草草收场。,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设计意图:,由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要给于充足的时间;既要学生参与进来主动去思考,也需要教师的及时讲述,师生互动才能突破此重难点。,师生互动话共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开始时小,16,板书设计,一个中心人物,_,;,一,个革命团体,_,;,一,个革命政党,_ _,;,一次武装起义,_,;,一,个政权,_,。,孙中山,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板书设计 一个中心人物_;孙中山兴中,17,课后作业,课下搜集孙中山,1912,年到,1925,年去世这段时间的革命活动,,下,节课由学生来讲述,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书籍资源搜集历史知识的能力;,2.,孙中山此时间段的革命活动和下节课所讲的“新文化运动”有联系,以此引出“新文化运动”;,3.,有一个完整的时空观念;,4.,去更好地体会孙中山对革命的坚持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课后作业课下搜集孙中山1912年到设计意图:,18,五、,教学反思,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之间的平衡;,知识容量大和课堂时间有限之间的平衡;,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平衡,五、教学反思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之间的平衡;,19,谢谢!,谢谢!,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