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9,赤壁赋,1,有这样一位文人,他满腹经纶,却被一贬再贬;他饱经忧患,却能从容淡定并怡然自乐。因其卓绝的品行,无论是荒凉的黄州还是荒蛮草莽的儋州,都成了中国文化中耳熟能详的字眼和富有诗意的天堂。他就是苏轼。苏轼不幸,被贬到了赤壁;赤壁有幸,因了苏轼,那一缕清风明月和浩渺江水,传唱了千年。学习本文,一要了解“赋”的特征,学习本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二要体悟苏轼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2,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湖州,作湖州谢上表,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被投入大狱,罪证是苏轼的湖州谢上表中的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幸亏亲友的营救,同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身份被贬谪到黄州。在黄州期间,他经常来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又来到赤鼻矶,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他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3,新课助读,自主梳理,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鼻矶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本文是前一篇。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4,新课助读,自主梳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5,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唐宋八大家”: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元末明初时人朱右最初将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八先生文集。明朝中叶的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位唐宋作家的作品,同时代的古文家茅坤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44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6,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7,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识通假,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8,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解多义,9,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0,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1,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辨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2),正襟危坐(“正”,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12,新课助读,自主梳理,5,.,分古今,13,6,.,明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5),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4,7,.,积名句,(1)(2016,全国高考,),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2015江苏高考),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3)(2014课标全国高考,),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4)(2013课标全国高考,),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5,(5)(2014,湖北、重庆高考、2013北京高考)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6)(2013天津高考)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7)(2013湖北高考)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赤壁赋),(8)(2013四川高考),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9)(2012山东高考)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10)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苏轼赤壁赋),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6,(1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赤壁赋),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7,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点评:,这句与诗经陈风月出诗相呼应,并引出下文作者自作的歌“桂棹兮兰桨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脉贯通。“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的情态,为下文写“乐”做铺垫。,18,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点评,:,这是作者兴之所至而吟唱的歌词,它显然是有意模拟屈原的九章思美人及九歌湘君中的“桂棹兮兰枻”等诗句而创作的。,“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是全篇的主旨句,写出了作者忠君之殷切。这里的“美人”,实际是借屈原之句指他心目中的“圣明天子”宋神宗。他思念君王,但君王已经与他政见不合、分道扬镳了。作者失声哀叹“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可悲现实,说明他政治理想的幻灭。他无所作为,只有把满腔的幽怨和悲愤,寄托于山水中。,19,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3,.,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点评,:,前面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出了失意和哀伤的情绪,这里继续写客吹洞箫,倚其歌而和之的情况。但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这里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为之一振。,20,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点评,:,“,渔樵于江渚之上”,以江渚的广大反衬渔樵者的渺小,点出“吾与子”只不过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分子。“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和麋鹿说明人的平凡。更进一步的是,“客”看到了鱼虾、麋鹿,蓦然感到人和这些动物没有什么区别,同生同灭于苍茫天地间,彼此都茫然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这就更点出了人渺小得如尘埃般微不足道。“驾一叶之扁舟”,江面万顷无垠,天地乃至宇宙浩瀚无穷,舟之飘摇、孤独而渺小便被生动地点染出来。舟尚且如此,又何况舟中之人呢?“举匏樽以相属”,这是写舟中之人的行为。他们饮酒相劝,怡然自得,殊不知须臾就要灰飞烟灭,极写人生苦短!总之,这几个句子都以阔大的背景凸显了人的微不足道,就像天地间的蜉蝣和沧海里的一粟,从而引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1,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点评,:,作者以“水”和“月”设譬,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哲理,并扩而展之,使之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处世理念。他用带有理趣的逻辑思维来反驳客人的消极出世思想,把人们意料之中的一点意思写得出人意料,十分神奇。由于他的达观、他的超然物外,故其能于常事之中显出不同凡响的见解。作为一个被贬的士大夫,能够在赋中写出如此豁达的情趣,实在难能可贵。,22,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在这篇赋中,贯串全文的主线是什么,?,提示,:,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串全文,即“于是饮酒乐甚”“托遗响于悲风”“客喜而笑”,也就是由乐而悲、由悲而喜。,课文一开头便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如此良辰美景,作者油然而生飘飘欲仙之喜。接下来由饮酒放歌的欢乐中伴入了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嫠妇泣,渲染了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入悲哀。紧接着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在此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想到自己被贬谪黄州,年华虚度,不禁悲从中来。最后以明月江水作比,完成了由悲转喜的过渡,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23,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你认为当初的月夜泛舟真有这么一番主客问答吗,?,对这场人生观讨论的意义当如何认识,?,提示,:,据说东坡泛舟赤壁确有一乐师相随。但主客问答肯定是虚拟的,这是赋体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客之言与苏子之言,各代表了苏轼被贬谪黄州后的思想中的一个方面,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情感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24,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3,.,课文是怎样将景、情、理结合在一起的,?,提示,:,赤壁赋是一篇游记散文,但作者绝不单是为了记游,而是重在抒情和说理。苏轼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抒情和说理都依托于景物描写,因景而生情,借物而喻理,写景、抒情、说理三者结合得非常紧密。文中先描绘清风、江水、明月,作者正是在看到江上的清风明月之后,产生了“遗世独立”之情。文中说理部分也紧紧扣住这几处景物描写,用自然景物来隐喻哲理,阐发哲理。这就是借物而喻理。如第三段中“客”关于人生无常的议论,都离不开自然景物,“羡长江之无穷”一句扣住江水,“抱明月而长终”一句扣住明月,“托遗响于悲风”一句扣住清风。这几句表明了“客”虚无消极的人生观,它的内涵无不借助这些具体而实在的自然景物表达出来。,25,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6,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巧借,“,风,”“,月,”,写胸怀,赤壁赋通篇以景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川、江水辅之。首段以“风”和“月”开卷。“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几句,极凝练简洁地点出风月,写出江景。接着,文章反复再现“风”和“月”的形象。如歌中的“击空明兮溯流光”,客引曹操的“月明星稀”及“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苏轼应答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都紧紧扣住了“风”和“月”。这种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浑然一体,而且还贯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星空澄净,清风吹来,月移船行,无边的风月渺渺入怀,人好像升入仙境。正当主客陶然其中感到“乐”时,扣舷而歌却又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转向了莫名的惆怅。这是借景生情,景是情的外现;情由景生,情是景的内涵。,27,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接下来,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句,再从客的口中,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来抒发感情。最后,仍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议论,即由人们常见的山川、风月的变与不变、有穷与无穷来感叹人生。可见,“风”“月”这惯常的景色,写来极似闲笔,在赤壁赋中却因为“空明”“流光”之景,生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