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10页 / 共47页
第11页 / 共47页
第12页 / 共47页
第13页 / 共47页
第14页 / 共47页
第15页 / 共47页
第16页 / 共47页
第17页 / 共47页
第18页 / 共47页
第19页 / 共47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及风格,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及风格,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及风格 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及风格,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考查方向,2、对寻常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含义、色彩、情味等);,1、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考查方向 2、对寻常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含义,一、赏析古代诗词的炼字,古人作诗写词讲究炼字,以使传神动人。阅读古代诗歌,评析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丰富的内蕴。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怜己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一、赏析古代诗词的炼字 古人作诗写词讲究炼字,以使传神,所谓“题眼”,就是指诗歌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如2002年高考选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题中“闻笛”二字便是“题眼”,所以全诗四句中的前三句全用来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音乐境界中来,直到最后一句才透露了诗人的本意。,所谓“题眼”,就是指诗歌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喜”便是题眼。八句诗中虽然未用一个“喜”字,但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喜”意。在阅读中,发现并评析“题眼”,可以帮助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喜”便是题眼。八句诗中虽,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例:,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与诗歌内容无必然联系。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英勇无比的将军形象。首句写他过去的戎马生涯,“碎铁衣”,可见征战时间之长,战斗之酷烈;次句写眼前的境遇,“数重围”,可见危险之极;最后两句写其突破重围、奇路而归。一个“独”字,便是本诗的诗眼,这一个“独”字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例:从军行(李白)“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与诗歌内容,答题指津,提问方式,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提问方式,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指津 提问方式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示例一,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示例一 过香积寺(王维)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示例一,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释含义、描景象),(意境)(点情境),回答问题:是什么,示例一 过香积寺(王维)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这首五言律诗,标题的“过”是访问、探望之意。诗人因“不知”香积寺便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了数里便来到云雾缭绕的山中。中间四句写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从远处飘来隐隐的钟声,使这寂静的山林更显得安谧。五六两句仍然表现山林幽静冷寂。“泉声咽危石”,山间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岩石间艰难穿行,仿佛发出呜咽之声。这“咽”写得极为准确而传神,更衬托出山林的幽静。“日色冷青松”,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也极为传神。山林幽暗,夕阳余晖抹在幽深的松林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冷”。这一“冷”字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根据这样的分析,不难归纳出本题的答案。,这首五言律诗,标题的“过”是访问、探望之意。诗人因“,示例二,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同意。,回答问题:同不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释含义,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解释句子,回答为什么1,点情境,回答为什么2,示例二 南浦别(白居易)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二、体会寻常词语的意蕴,优秀的古代诗歌遣词用语准确精练,许多看似寻常的字词到了诗人笔下便有了丰富的内涵。能体会寻常词语的内涵,便是一种鉴赏能力。,二、体会寻常词语的意蕴 优秀的古代诗歌遣词用语准确精,(一)炼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一)炼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例1:陶潜“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而且陶潜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返,觉解程度是很高的已经不是自然境界,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例1:陶潜“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例,2,: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由于“云破月来花弄影”而使满篇生辉。这句词词少意多,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例2: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由于“云,天仙子(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天仙子(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二)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二)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例1:“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例2: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用。,例1:“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也有副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也有副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三)炼数量词。,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过去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三)炼数量词。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例:“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