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透视,中国文化的空间透视,青海师范大学 刘晓婷,一、文化的概述,二、中国远古人类与文化的产生,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创造,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一、文化的概述,文化,是指,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道德观念等。(狭义),中国,文化,是指,发生发展于今天中国版图之内的,或是历史上曾经属于中国版图的一切文化现象、文化成就。,二、中国远古人类与文化的产生,(一)人类的起源,人类及人类的原始文明产生于,第四纪。,关于人类起源,一般认为,冰川作用引起气候变冷,动植物群大量灭绝,森林大量减少,变为苔原或草原,从而迫使人类的树栖祖先下地直立行走,,进而演变成现在的人类,。,贾兰坡明确表示,人类起源的中心在东亚南部,并且用一幅人类较直接祖先的腊玛,古,猿化石、早更新世人化石及文化地点的分布图,证明了他的观点。,(二)中国人类的发展,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南方和北方的古人类并不同时出现,而是交替出现,而这种现象与冰期、间冰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人类的祖先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下地,但他们不能马上离开其熟悉的森林,其食物来源也不能立即完全脱离树叶和果实,更不能很快的适应干冷的气候,而要逐暖湿地区而居。,猿人阶段,智人阶段,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发展阶段,人类名,分布,特征及生活,年代,生活,长江三峡地区,在同一土层中发现了人类加工或使用过的骨器,距今204万年,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齿冠基部肿厚,末端扩展,略呈三角形。舌面底结节凸起,有发达的铲形齿窝。,距今170万年(有争议),元谋人会用捶击法制造以及修理石器,会制造刮削器和尖状器,且工具尺寸不大,。,陕西省在蓝田县陈家窝村附近,眉嵴硕大粗壮,左右几乎连成一条横脊;头骨高度很低;骨壁厚度超过北京人,脑量只有780毫升,亦小于北京人,距今约50万年,草木茂盛,很多种远古动物栖息,包括大熊猫、东方剑齿象、葛氏斑鹿等素食动物,更有凶猛的剑齿虎。蓝田人用简单而粗糙的方法打制石器,包括大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在自然环境中挣扎求存。他们捕猎野兽,采集果实、种籽和块茎等为食物。,中国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北京猿人四肢骨的大小、形状、比例和肌肉附着点(特别是上肢骨)基本上具有现代人的形式。北京猿人男性高约156厘米,女性约144厘米。,2009年年,1确定,68-78万年前。,当时已会制造骨角器。除狩猎外,可食的野果、嫩叶、块根,以及昆虫、鸟、蛙、蛇等小动物也是日常的食物来源。,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人类名,分布,特征及生活,年代,生活,山西阳高和河北阳原交界的许家窑村附近,头骨骨壁的厚度、牙齿粗大和嚼面复杂的程度都像北京人,距今约10万年,许家窑文化多小型石器,类型较多,有些石器精巧复杂,是细石器的母型,小型刮削器占绝大多数,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头骨的最宽处在顶结节附近牙齿较小齿冠较高下颌前内曲极为明显下颏突出脑量已达13001500毫升。这些特征和现代人相一致,1.1-1.8万年前,已经掌握了刮挖、磨光、钻孔等技术,并且会用骨针和骨锥缝制衣服,围着兽皮做的裙子,并且已懂得人工取火,掌握了制火技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额骨明显后倾,前囟点的位置比现代人的靠后,额骨下部有微弱的矢状嵴。面部短宽,上面部比较扁平。明显的低眶,鼻骨宽大而且扁平,梨状孔短阔,鼻根部略有凹陷,距今约,6.5,万年,柳江人使用以砾石制造的石器,出土的石器有尖器、刮削器、石锤、石片等,许家窑人,山顶洞人,柳江人,许家窑人,山顶洞人,柳江人,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创造,距今8000到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并且形成了,黄河,为主、,长江,为辅的早期文化中心地区。,新石器,是指磨制石器普遍取代了打制石器,钻孔技术得到了普遍的采用,器形多样而固定,石料坚硬,做工精细,使得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原始农业、牧业、制陶、纺织等逐步发展。,裴李岗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据考古学家对于在1977年首次挖掘的文明的鉴证,当地文化平均开始于,公元前5千年,,最早的甚至远至,公元前8千年,。,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从考古挖掘的出土文明来看,当地人已经懂得畜牧和耕种。它们会在田里种植小米,又会在家里养猪。而当地文明亦是现时中国已知的最早期陶器文明。陶器以泥质红陶数量最多,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也有发现。,陶器均为手制,大多为泥条盘筑。有纹饰的器物较少。石器以磨制为主,有石铲、石斧、石镰、石磨盘等。,裴李岗文化黄河流域,半坡文化黄河流域,半坡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位于陕西省西安半坡村,,距今6300年左右。,半坡文化属于黄河中游的原始文化,显示出北方地理环境的特色。很久以前在黄河流域诞生了华夏民族,在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文明被毁灭之后只有华夏文明将它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今天。半坡村遗址是原始居民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村落,地点在西安城的东郊。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的,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半坡是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原始社会,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器纹是用,人的脸和鱼的身体,结合而成的人面鱼纹盆,赖以为生的鱼被看做氏族部落的保护神,人们栽种谷物,只有需要时才捕鱼。,庙底沟文化,是,仰韶文化中期,的,代表,,距今6000年左右,,因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而得名,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相当于黄帝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文化遗址中所出土器物特征与黄帝时代所发明使用的器物等等是相一致的。其分布中心在河南、陕西、山西三省,范围较大。陶器以深腹曲壁的碗、盆为主,还有灶、釜,甑、罐、瓮、钵及小口尖底瓶等,不见圜底钵。彩陶数量较多,颜色黑多红少,全为外彩而无内彩,纹饰主要有,花瓣纹,、,钩叶纹,、,涡纹,、,三角涡纹,、,条纹,、,网纹,和,圆点纹,等,亦有,动物纹饰,。这些纹饰交互组成,并不均匀周整,也无一定规律。,庙底沟文化黄河流域,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57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了马家窑类型叠压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马家窑人在日常生活中,制作了大量精美的陶器,,彩陶,的成就尤为突出。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陪葬陶器中,彩陶达到80%。,马家窑文化黄河流域,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200一前26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遂把以大汶口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存为代表的一类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期墓葬中,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只知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主要以陶器为主,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单耳杯、觚形杯、高领罐、背水壶等。许多陶器表面磨光,纹饰有,划纹、弦纹、篮纹、圆圈纹、三角印纹、镂孔,等。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彩色有,红、黑、白,三种,纹样有,圈点、几何、花叶,等,。,大汶口文化黄河流域,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600-40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龙山文化除陶器外,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们以农业为主而兼营狩猎、打鱼、蓄养牲畜。已有骨卜的习惯,,,且可能已经出现了铜器。,龙山文化黄河流域,玉玄机,玉璜,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发现于(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反映了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氏族的情况。,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进步,有耜、鱼镖、镞、哨、匕、锥、锯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就像是精美绝伦的实用工艺品。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它的发现,不但改变了中国栽培水稻从印度引进的传统传说,许多考古学者还依此认为河姆渡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发源地。,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四川省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其分布东起鄂中南,西至川东,南 抵洞庭湖北岸,北达汉水中游沿岸,主要集中在长江中 游西段的两岸地区。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约为公元前4400前3300年。大溪文化的发现,揭示了长江中游的一种以,红陶,为主并含,彩陶,的地区性文化遗存。,大溪文化长江流域,玉人面形佩,大溪红陶球,马家浜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为浙江省嘉兴县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到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及其后续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发现与确立,表明太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源远流长、自成系统,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马家浜文化是太湖流域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文化,因1959年首次发现于浙江嘉兴马家浜而定名,距今约6000年左右。,居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经鉴定,已普遍种植籼、粳两种稻。农用工具有穿孔斧、骨耜、木铲、陶杵等。还饲养狗、猪、水牛等家畜。渔猎经济也占重要地位,常发现骨镞、石镞、骨鱼镖、陶网坠等渔猎工具,以及陆生、水生动物的遗骸。,马家浜文化长江流域,兽面器耳,陶釜,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1936年在浙江杭县(现属余杭县)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良渚文化长江流域,兽面纹琮,玉璧,钺,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这都与我们祖先的智慧分不开。所以说,我们的文化既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历史概念,因为她从未间断!,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