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节 圆锥投影,一、圆锥投影特点与用途,二、圆锥投影种类,第1页,第1页,一、圆锥投影特点与用途,(一)正圆锥投影构成,(二)经纬网形状,(三)经纬线及普通公式,(三)变形分布规律和用途,(四)用途,第2页,第2页,(一)正圆锥投影构成,1.地球仪与圆锥面相切或相割,2.将地球仪经纬网投影到圆锥面上,3.圆锥沿一条母线打开,第3页,第3页,(二)经纬网形状,经线形状:放射线,纬线形状:以圆锥顶点为圆心同心圆弧,第4页,第4页,(三)经纬线及普通公式,=f(,),=c,c为常数,0 c 1,当正割圆锥投影时,原则纬线内m1,第12页,第12页,(一)等角圆锥投影,3.用途 我国编制出版各种地图。,第13页,第13页,(二)等积圆锥投影,1.投影条件,纬线方向、经线方向长度比互为倒数,m=1/n 或n=1/m,第14页,第14页,(二)等积圆锥投影,2.变形规律,等积性质;,当正切圆锥投影时,原则纬线处n=1,m=1;原则纬线之外,n1,m1,m1。,第15页,第15页,(二)等积圆锥投影,3.用途,编制行政区划、人口密度及社会经济地图等。,第16页,第16页,(三)等距圆锥投影,1.投影条件,沿经线方向长度比 m=1,第17页,第17页,(三)等距圆锥投影,2.变形规律,经线方向没有长度变形。,当正切圆锥投影时,原则纬线处n=1,其它n1,当正割圆锥投影时,原则纬线处n=1;原则纬线内n1,面积变形:原则纬线内p1,面积变形向正方向增长;,第18页,第18页,(三)等距圆锥投影,3.用途,我国不常见。前苏联使用过。,第19页,第19页,第五节 其它几种惯用投影,一、普通多圆锥投影概念,二、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三、彭纳投影(伪圆锥投影),四、桑生投影(伪圆柱投影),第20页,第20页,一、普通,多圆锥,投影概念,第21页,第21页,一、普通,多圆锥,投影概念,赤道、中央经线为互相垂直直线。,纬线投影为同轴圆弧,其圆心都在中央经线延长线上,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经线投影为对称于中央经线曲线,中央经线和每一条纬线长度比等于1,即 m,0,=1,n=1;其余经线长度比不小于1。,在每一条纬线上经线间隔相等。,第22页,第22页,二、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任一条纬线上,经线间隔从中央经线起向两侧按等差递减。,极点为圆弧,其长度为赤道1/2。,变形性质:为面积变形不大任意投影。,我国位于地图中央时,轮廓形状较正确。,例图,第23页,第23页,例图,面积变形,第24页,第24页,三、彭纳投影(伪圆锥投影),(一)经纬线形状及变形分布,(二)用途,第25页,第25页,(一)经纬线形状及变形分布,中央经线与中央纬线是两条没有变形线,离开这两条线愈远变形愈大,中央经线为直线,纬线为同心圆弧,经线为对称于中央经线曲线,中央经线长度比m,0,=1,纬线长度比n=1,面积比P=1,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相等,任意纬线上经线间隔相等,中央经线与所有纬线正交,中央纬线与所有经线正交,例图,第26页,第26页,例图,第27页,第27页,(二)用途,除非、南极洲以外其它大洲图(小百分比尺)。,第28页,第28页,四、桑逊投影(伪圆柱投影),(一)经纬线形状及变形分布,(二)用途,第29页,第29页,(一)经纬线形状及变形分布,1.赤道与中央经线是两条没有变形线,离开这,两条线愈远变形愈大。,2中央经线为直线,3纬线为平行直线,4经线为对称于中央经线曲线,5中央经线长度比m,0,=1,其它经线长度比不小于1,6纬线长度比n=1,任一条纬线上经线间隔相等,7.面积比p=1。,例图,第30页,第30页,第31页,第31页,(二)用途,绘制赤道附近南北延伸地域地图(小百分比尺)。,第32页,第32页,提醒,其它伪圆锥、伪圆柱投影相关内容请自学。,第33页,第33页,第六节 地图投影选择,一、制图区域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二、制图百分比尺,三、地图内容,第34页,第34页,一、制图区域地理位置 形状和范围,制图区域地理位置决定投影种类,制图区域形状制约投影选择,制图区域范围大小也影响投影选择,第35页,第35页,二、制图百分比尺,对精度要求不同,第36页,第36页,三、地图内容,同一个制图区域,因地图所表现主题和内容不同,其地图投影选择有所不同。,第37页,第37页,理解地图投影原理,绘制地图投影示意图,并总结其变形,特点与用途,1.正轴方位投影示意图,正轴等角方位投影、正轴等距方位投,影和正轴等积方位投影经纬线形状示意图、变形特点与用途。,2.正轴切圆锥投影和正轴割圆锥投影示意图,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正轴等距割圆锥投影和正轴等积割圆锥投影经纬线形,状示意图、变形特点与用途。,3.墨卡托(割圆柱)投影和高斯-克吕格投影示意图,它们经纬,线形状示意图、变形特点与用途。,作 业,第38页,第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