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岳阳楼记,第,2,课时,学情回顾,01,课堂小结,03,积累拓展,04,CONTENTS,教学目录,02,精读课文,教材课后习题,05,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岳阳楼记这篇课文,解决了文中的重点字词,疏通了文章大意,梳理了文章结构,讲解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学情回顾,1.,“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分别用,“连”“接”,替换,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衔”和“吞”,,用,拟人,手法,把洞庭湖这一无生命之物写得极具生命感,写出了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景象,,生动地表现了“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突出了洞庭湖的气势,。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衔”和“吞”好。,品味第二部分,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其中的“异”又指什么内容?,这里由单纯写景转到了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览物之情”。作者写景是第,2,段,但同一景色因人而异,因心境而异,下段开始详述。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异”指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的两种不同心境。,4.第3,、,4段的描写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第3段: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物而悲,。,第,4,段: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作用,:,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作者反对因个人荣辱或悲或喜的观点,。,5.品读,第,24段,说说“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心境?,两种览物之情:,一是,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指责的悲伤,。,二是,胸怀开阔,精神愉悦,荣辱偕忘的喜悦,。本来就已经饱经人生忧患的“迁客骚人”触目伤怀,引发“感极而悲”之情。,产生不同心境的原因:,他们是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悲,或喜的感情。,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之情与“古仁人之心”进行,对比,,引出下文,突出全文主旨。,1.“,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有什么,作用,?,一声感叹后,,用问句转入议论和抒情,引出下文更大的,“,异,”,一种更为高尚的思想境界。,品味第三部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与个人进退、外物好坏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唯一能够影响他们悲喜感情的是,民生疾苦、国家兴亡,。,2.“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什么有关系呢?,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字里行间饱含慰勉之意,。,3.“微斯人,吾谁与归,?,”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1.,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谈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内涵,。,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从小就立下了“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在范仲淹的从政生涯中,他多次上书,强言直谏,虽屡遭贬谪,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整体归纳探究,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为民请命,忧民之忧,救人之困,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2.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示,例,:不同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寄托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教导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树立有,“,国,”,才有,“,家,”,的概念。因此,我们要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关心国事,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忧,尽己之所能做一些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3.请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说其含义。,政通人和: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百废具兴:各种被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课文主旨,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登楼后产生的不同情感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借以劝勉滕子京。,岳阳楼记,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重修岳阳楼,作文以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暗 明,悲 喜,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板书设计,课堂小结,岳阳楼上的“唐贤今人诗赋”,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3.,倚楼高望极,展转念前途。,晚叶红残楚,秋江碧入吴。,云中来雁急,天末去帆孤。,明月谁同我,悠悠上帝都。,江为,积累拓展,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与岳阳楼有关的古诗,此诗描写诗人登岳阳楼极目远眺天岳山之南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一、,北宋诗人陈师道曾经指出:“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这篇散文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语言美,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教材课后习题,文章,写景多用骈句,,末段骈散交替,读来铿锵悦耳。如“朝晖夕阴”“樯倾楫摧”“虎啸猿啼”等是对仗工整的短语;“衔远山,吞长江”“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等是工整的对偶句,音节和谐;“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等四字短句富有气势,一气呵成。,二、朗读课文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第,3,段描绘了一幅,“洞庭风雨图”,:,“,淫,雨霏霏”,写阴雨连绵不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写风大浪高,令人生畏;“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写风雨天的晦暗;“樯倾楫摧”,写商旅无法通行,舟船覆灭的景象;“,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写环境的阴森恐怖。整段描写,表现出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第,4,段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写春风和煦,日光明媚,水面平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写水天一色,浩瀚无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写飞鸟与游鱼的欢快;“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写植物的繁茂;“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写湖上烟雾消散,明月朗照;“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写月映湖水,金色玉光;“渔歌互答”写渔人之乐。,整段描写,表现出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情怀。,三、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与抒情的融合。如第2段概写洞庭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以提问式的议论;,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段,写洞庭,春晴,后面都接以抒情;第5段则以“嗟夫!”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然后又接以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又含有抒情色彩。文章最后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即“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样,写景与议论抒情相互映衬,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四、“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古仁人”则不然,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襟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与民同乐”观念的发展,更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五、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属予作文以记之,2.前人之述备矣,3.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4.薄暮冥冥,虎啸猿啼,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六、岳阳楼是江南名楼,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登临揽胜,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如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陈与义登岳阳楼等。找来这些诗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