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15古代诗歌四首,学问与技能,了解诗词的有关学问,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过程与方法,以敏捷多变的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制造浓郁的学诗的气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品尝诗词的意境。,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朗读法;联想、想象法;争论、点拨法。,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布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把握肯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日,我们学习四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悟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制造性,往往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写个人远大的抱负,气概宏伟,大方悲壮。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王湾(693751),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713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后来不幸去世。,1.朗读。请同学们认真读两遍,读准字音,留意停顿。,2.理解诗句大意。,(1)比照注释朗读或默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2)集体解疑。,(3)同桌相互说一说诗句的意思。,(4)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将这首诗的意思说一遍,语言要美丽。,观沧海,1.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沧,是暗绿色。“沧海”有颜色,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2.整首诗是由一个字来开放诗的线索,统领全篇的,请指出是哪个字?,“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五句都是观海所见。,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句中有直接写到人吗?,主要交代了观海地点、方位,句中虽没有写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海时的勃勃英姿。,4.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主要写了哪些风光?显示了什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风光和山岛直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矗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气勃发。,5.诗中哪几句是写虚景?能说出这一景象吗?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绚烂,假设出其里。”全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假设”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似乎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怪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6.最终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次北固山下,1.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2.假设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表达?,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3.颔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赞扬这两句诗气概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时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由于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4.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际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忙不行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季节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准确,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乐观向上的艺术鼓舞力气。,5.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这两句紧承第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都掩盖在一层淡淡的思乡的愁绪中。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归雁来传递家书了。,1.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殊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德乃至美学情趣都是严密相关的。,在这首诗中,景和情严密结合。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隐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宠爱祖国的感情。,2.次北固山下,(1)内容前后照顾。,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2)“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如“风正一帆悬”,“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由于光“风顺”还缺乏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经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假设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这样的小景是难得消失的。,请齐背前两首诗,稳固以上内容。前面我们学习了“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观沧海,还品尝了王湾诗中的淡淡的思乡愁绪,今日我们再学习两首诗,一起去领会白居易笔下西湖的早春风光和马致远曲中的天际沦落人的凄苦之情。,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山西太原)人,我国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马致远(约1250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1.钱塘湖春行中,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认真想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2.给天净沙秋思划分节奏,留意重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3.学生配乐朗读。,钱塘湖春行,1.,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2.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头衔泥筑巢,一片生气勃勃之势。,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缺乏”,是由于看缺乏,说明诗人流连忘返。,3.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诗人对四周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作者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糊涂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使人可以想象出,过不了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风光就会到来。,天净沙秋思,1.四人为一组,争论以下问题:,(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2)小令的最终两句各自写的是什么?,(3)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4)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表达的?,以上问题由学生争论,师适当点拨,共同明确:,(1)这首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亮的共性,又使原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掩盖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2)“夕阳西下”点明白特定的时间,也照顾了前文的“昏”字,属于写景铺垫。“断肠人在天际”点出了仆人公,直抒天际游子之悲,属于卒章显志。此句为全篇的主旨。,(3)独在荒凉的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了,难过的人正在天际漂泊,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际极度悲伤的旅人。本句提醒“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去想象。,(4)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际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颜色,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2.,探究:我们说“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能使人感受到一种苍凉和伤感,,,那么“小桥流水人家”插在其间是否协调呢?,协调。第一句写秋末之景,枯槁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的哀鸣,“枯藤”、“老树”、“昏鸦”,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画面是一片灰黑色,给人的感觉是毫无生气、暮气沉沉,就如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这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第三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再次凸现了无家可归的哀怨与迷惘;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旅途中的孤苦孤独的心情;一个“古”字,把游子的个人凄苦推及古今,足以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和共鸣。其次句描绘出一幅温情脉脉、幽雅舒适的画面。“小桥”是沟通障碍的建筑物,在情感上也意味着沟通;“流水”是清亮纯洁的,蕴含着丰富的活力;“人家”是温馨的场所,是产生欢歌笑语的地方。这里写他人有家而我独无,更添一份思乡之情;与一、三句形成鲜亮的比照,更加引发游子的恋家思亲之情。如果诗的其他几句是正面写游子之思之悲,那么其次句则是从反面来写,更添悲愁,可算是“以乐景写哀情”,“一倍增其哀”了!,1.钱塘湖春行,全诗构造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表达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