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章 劳动力流动:迁移、移民以及人员流动,第十章 劳动力流动:迁移、移民以及人员流动,1,劳动力流动的决定因素,2,跨地区流动,3,政策应用:限制移民进入,4,雇员流动与工作的匹配,补充内容:,劳动力流动的概念,:,劳动力流动是指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在空间上的位移和工岗位上的变换。包括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仅仅是指劳动力在企业内的工作岗位变换,如工作性质的调整,职位级别的升迁或下落等。水平流动是指劳动力在企业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工作岗位的调换。,劳动力流动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劳动力行业性流动(易地在其它行业就业)。,两点说明:,劳动力流动和人口流动有区别,(,如退休后的老年人口迁移,考虑的可能是舒适的生活环境)。,劳动力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前,我国政府通过特定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严格的行政控制手段,对劳动力在不同工作单位和经济部门之间的流动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因此,个人的职业流动率是很低的。,表,10-1,不同年代就业者平均每次工作变动所需的时间(年),表,10,2,调查城市与其他数据分年龄组工作单位变动次数均值比较(城市与国家),劳动力流动的成因:,1.,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劳动力短缺的地区,就业相对容易,会对劳动力相对过剩的地区产生吸引力。,2.,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就业机会多,工资报酬机会较好,目标地区所产生的“拉力”和落后地区所产生的的“推力”共同强化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的成因:,3.,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同一质量的劳动力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工资收入不同,造成劳动力的国际或地区间迁移,从低工资地区向高工资地区流动。,4.,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受经济繁荣或衰退的影响;,受劳动力市场周期的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成因:,5.,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如跨国公司在国外建立分公司、子公司等。,6.,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工作流动被工人看做改善自身福利的手段之一。,1,劳动力流动的决定因素,1.,流动净收益:净收益现值,B,jt,在,t,年从新工作,j,中得到的效用,B,ot,在,t,年从原来工作,o,中得到的效用,T,在工作,j,上预期工作时间,C,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效用损失,1,劳动力流动的决定因素,2.,流动的净收益现值较大,当:,劳动者从新的工作中所获得的效用水平越高,在原来的工作中所得到的快乐越少,与流动相联系的直接成本越小,劳动者在新工作上停留或在新地区生活的时间越长(即,T,的值越大),2,跨地区流动,一、迁移的方向,二、迁移者的个人特征,三、迁移距离对迁移的影响,四、技术、工资报酬分配和国际移民,五、国际移民和国内迁移的个人收益,六、回迁,一、迁移的方向,1.,迁移到:,全日制工人所挣得的实际工资报酬最高的地区,2.,迁移到:,获得工作机会大的地区,3.,劳动者原工作所在地的特征对迁移的净影响不大。原因是尽管处于最贫困地区的人往往会有最大的迁移动力,但同时这些人又往往是财富最少、教育和技能水平最低的人,这些人的迁移意愿(或能力)一般都是比较差的。,二、迁移者的个人特征,1.,年龄,是决定谁会迁移的惟一重要的因素。,一个人越年轻,那么他从任何人力资本投资中所能够获得的潜在收益也就越高;,占迁移成本相当大比例的心理成本较低,年纪大之后,社会联系更为紧密,与迁移相联系的心理损失变得越来越大。,2.,教育水平:,较高的教育水平使得人们具有较高的迁移率。,3.,家庭,劳动力流动成本会随着家庭规模的扩大而成倍增加。,三、迁移距离对迁移的影响,迁移距离增加使迁移成本,(,信息成本、货币成本以及心理成本等,),上升。,劳动力流动的可能性与迁移的距离成反比。,连锁迁移:人们倾向于迁移到他们已经有朋友或亲属先期迁住的地区。,四、技术、工资报酬分配和国际移民,1.,技术水平正向选择:技术工人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较小(即他们和非技术工人之间的平均工资报酬差别小)的国家迁移到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较大的国家。,2.,技术水平负向选择:非技术工人从工资报酬分配情况更不平等的国家向较平等的国家迁移。,五、国际移民和国内迁移的个人收益,1.,美国国内迁移:迁移的家庭所获得的家庭收入比未迁移的家庭多,但妻子的工资报酬却比未迁移的家庭中的妻子们低。,2.,上世纪,60,、,70,、,80,年代的国际移民:,移民最初挣得的工资报酬比当地人少;,移民的相对工资报酬增长速度很快;,最近这些年的移民与先前的移民相比,技术更低。,六、回迁,1.,回迁的定义:移民返回他们过去曾经居住的地区或出生地,2.,回迁的原因:,本来就打算住一段时间,赚够预期的工资报酬之后,就会回迁;,对现实冲击的反映,他们发现当地的工作机会并没有自己原先预计的那么好。,3.,最有可能回迁的人:刚到达当地时,“,处于边际状态,”,(,获利能力最低,),的人。,3,政策应用:限制移民进入,一、对移民的通常看法:,1.,每一位非法移民都在从美国公民或合法移民中夺取工作;,2.,非法移民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所有美国公民都不愿意干的。,图形分析:,外来移民并没有按,11,的比例剥夺当地公民的工作岗位。若,N2,N3,名外国人被驱逐,本地人就业的数量将从,N3,上升到,N1,,工资从,W2,升到,W1,,,N2,N1,个工作岗位被摧毁。尽管驱逐外国人增加了当地人在这一劳动市场的工资和就业水平,但当地居民的就业不是同比例增加的。,任何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还是愿意从事体力活的。只是在,W2,低工资水平的情况下,才存在发达地区本地公民的,“,短缺,”,,在,W1,时,并不存在短缺。,图,10-1,体力劳动者的需求与供给,二、移民的获益者与受损者分析,对国内粗工产生不利影响对全体美国人有益处;,1,、消费者受益,2,、雇主受益,3,、移民消费为其他人创造就业机会,实证研究结论:移民对当地人的工资和就业所产生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三、移民所带来的总收益足以弥补它所带来的损失吗?,取决于移民为该国增加的总产量与他们所消费的总产量相比,是前者大还是后者大,非法移民比合法移民更有可能增加美国当地人的收入,工作,没有资格得到补助,要交纳大多数税,4,雇员流动与工作的匹配,一、工作流动模型,二、流动成本与垄断模型,一、工作流动模型,1.,工作流动的意义:,提高工人自身福利,改善工作匹配,削弱雇主提供培训的动力,2.,工作流动的影响因素:,工资:在工人个人特征一定的情况下,处于工资率较低行业的雇员有较高的辞职率。,对辞职的理解,规模大的企业辞职率较低,辞职成本:,当辞去某种工作的成本相对较低的时候,工人流动的可能性较高。,3.,劳动力市场周期:,工人的辞职率在劳动力市场较为紧张的时候,会比在劳动力市场较为宽松的时候要高;,辞职率和失业率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解雇率和辞职率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在经济衰退时期,工作匹配的质量下降。,4.,年龄与在职期限:,工作流动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收益率,工作匹配的质量;,工作流动性随在职期限的增加而降低。,补充: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有学者认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共经历了四次人才大流动,将目前这轮正在进行的人才流动称为,“,第四波,”,。,第一次人才大流动,时间:,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政策:,国家正式发文,,鼓励人才流动。,同时,严格限定,流动必须,“,正向,”,,,即从国企流向集体企业、从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从内地流向边疆。,标志性事件:,1983,年,3,月,全国第一家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沈阳人才公司诞生。,现象:,1986,年,人才流动出现异常高峰,许多人不辞而别,成为没有档案的,“,黑户,”,;抢夺人才的恶性事件也频频发生,有关部门随即出台强硬措施,流动戛然而止。,第,二,次人才大流动,时间:,1988,年至,1989,年,政策:,中央鼓励知识分子,从体制内到体制外,,可以,辞职、兼职、停薪留职、创办和领办乡镇企业,,同时也支持,三资企业的用人自主权。,现象:,百万大军下广东,赴苏南,一时蔚为壮观。这次人才流动是全民性的,规模大、有组织,,下海,一,词出现,,,人才服务,业务也发生了变化。随着三资企业、乡镇企业涌现,为保证这些不具备管理档案权限企业能够用人,各地的人才交流中心诞生了挂靠档案的业务。,标志性事件:,一,位年轻人毅然脱离了科研机构,签订了北京第一份人才流动协议,,该协议,编号,“,003,”,,成为,北京现存最早的一份人才档案管理协议,已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第三次大规模流动,时间:,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后,现象:,人才流动空前活跃,,,仅,1992,年,7,月一个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10,多家报纸刊登重金招聘人才的广告,185,个。,山东省第一个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向全国、全世界招聘人才。,市场在人才调配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单位把人才的进出管理交给中介机构,大学毕业生就业开始实行,双向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几大人才服务中心空前火爆。,第四次大流动,时间:,目前,进行中,背景:,国企改制、产业结构调整、户籍制度改革,、,国际人才市场进入,、,跨国公司大量空降及迅速本土化,预测:,国际性的人才价格、理念,国际性的评价标准,将前所未有地影响中国人才配置的既有格局。第四次人才流动的流量和流速都会超过前三次,流动的人数也将呈几何数增长,第四冲击波的影响,绝不亚于前三次。,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四大流向:,从农村、小城镇向,大中城市,流动,由内地落后城市向,沿海发达城市,流动,由各地传统经济部门向,新技术、新产业开发区,流动,由技术力量雄厚的部门和单位流向技术力量薄弱的部门和单位或技术雄厚部门或单位之间的流动。,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对我国具有特殊意义,并将在长时期内在我国多种劳动力流动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是研究的重点。,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50,70,年代末,这一阶段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较慢,人口和劳动力流动数量相对较少。,第二阶段是,80,90,年代末,,这一阶段城市化速度较快,不是以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为主要特征,而是以开放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对户籍管理工作进行试验性改革,积极引导农村工业化与小城镇结合等为主要特征。,第三阶段是,2001,现在,在更为市场化的条件下推进,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正在酝酿对户籍制度进行实质性改革。,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农村进城劳动力与城市剩余劳动力之间争夺就业岗位的冲突。,农村进城劳动力成为社会管理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户籍障碍,信息障碍,成本障碍:就业成本、生存成本、交通成本、心理成本、风险成本。,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对策,一、保障劳动力流动、降低流动成本,将劳动力流动作为一种投资行为看待,强化劳动者的流动激励,通过财政援助推动劳动者的流动,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制度,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对策,二、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城市化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强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城市剩余劳动力转变观念、平等竞争,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出,例,1,大迁移:南方黑人迁移到北方,在,1910,年,美国南方出生的黑人只有,4.9,居住在北方。到,1950,年大约有,20,南方出生的黑人已经离开了南方。,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黑人教育水平的上升。在,1880,年有超过,75,十岁以上的非洲美国人是文盲,但这个数值到,1930,年就降到了大约,20,。,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在两个方面引发了这次迁移。,一方面,战争使得北方工业的劳动需求迅速增大。,另一方面,它使得从国外进入的移民迅速减少。这样,黑人在北方的工作机会就打开了。,一项使用从,1870,年到,1950,年的人口数据的研究表明,工资越高的北方州吸引的黑人移民越多,同时这些地方的制造业发展得越快。,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