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NB/T 47003.1-2009适用与不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的容器范围,1、圆筒形容器:设计压力大于-0.02MPa,小于0.1MPa,设计温度范围按刚才允许的适用温度确定。,2、矩形容器:设计压力为零,设计温度范围按刚才允许的使用温度确定。,本部分不适用的下列各类容器,1、直接收火焰加热的容器(管式加热炉、煤气发生炉、采油场水套炉),2、受核辐射的容器(反应炉),3、盛装毒性为极度或者高度危险介质的容器,4、直接埋入地下的容器,5、可升降气柜,6、经常搬运的容器,7、料仓(固体料仓NB/T47003.2-2009),8、几何容积大于1000m的立式圆筒型容器,9、高度大于10m且长径比大于5的塔式容器,二、规范引用文件(常遇到的),GB150 钢制压力容器(钢制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要求),GB/T700-2006 碳素结构钢,GB/T1220-2007 不锈钢棒,GB/T3274-2007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4237-2007 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JB/T4712.1 容器支座 第一部分:鞍式支座,JB/T4703 长颈对焊法兰,HG2059220635 铜制法兰、垫片、紧固件,HG 2159421604 不锈钢、人孔手孔,JB/T4730.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二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三部分:超声检测,三、名词术语,1、压力 pressure,除注明者外,压力均指表压力,2、工作压力 operating pressure,工作压力指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容器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3、设计压力 design pressure,设计压力指设定的容器顶部的最高压力,与相应的设计温度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其值不能低于工作压力,4、试验温度,试验温度指在压力试验时,容器壳体的金属温度,5、计算压力 calcuating pressure,计算压力指在相应的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容器各部位或元件计算厚度的压力,其值为设计压力与容器各部位或元件所承受的液柱静压力之和。,四、容器的范围,本部分的容器范围系指容器壳体及其连为整体的零部件,且划定在下列范围内:,1、容器与外部管道连接:,1)焊接连接的第一道环向接头坡口端面,2)螺纹连接的第一个螺纹接头端面,3)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4)专用连接件或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2、接管、人孔、手孔等成型封头、平盖及其紧固件,3、容器的支撑元件、开孔补强元件及其壳体的连接焊接接头等。,4)直接安装在容器上的安全泄放装置。,五、设计要素,1、载荷,2、厚度,3、应力,4、焊接接头系数,5、试验,设计时应考虑以下载荷,1、设计压力,2、液柱静压力(压力容器设计里面液体充装的总高度可以称为液柱总高度,此液柱产生的压力就是液柱静压力,一般来说液体密度与水相差不大时,可以近似为每10米高的水注产生约1公斤的压力,当液位比较高的时候,设计计算就不能忽略此压力,有时候低压容器本身的压力还没有液注产生的压力大呢。),3、容器自重以及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或试验状态下内装物料(或试压液体)的重力载荷,以及固体粉,粒料导致的摩擦力等。,4)附属设备及隔热材料,衬里,管道,扶梯,平台等的自重载荷,5)雪载荷,风载荷以及地震载荷,必要时,海英考虑以下载荷的影响,6)来自支承、连接管及其他部件引起的作用力,7)由于热膨胀不同引起的作用力,8)运输,安装,维修时,容器承受的作用力,设计时应考虑的厚度,1、厚度附加量,C=C1+C2,C-厚度附加量,mm,C1-钢板或钢管的厚度负偏差,按相应钢板或钢管标准选取,mm,C2-腐蚀余量,为弥补容器由于腐蚀、机械磨损而导致的厚度减薄的附加量,根据容器的工艺操作要求及所处环境条件(除不锈钢外,一般不宜小于1mm),2、最小厚度,不包括腐蚀裕量的圆筒最小厚度:对碳素钢及合金钢为3mm,对高合金钢为2mm。,3、计算厚度,计算厚度指按各章公式计算得到的厚度,需要时,尚应计入其他的载荷所需厚度。,4、设计厚度,设计厚度指以计算厚度与最小厚度二者中较大值与腐蚀裕量之和,5名义厚度,名义厚度指设计厚度加上钢材厚度负偏差后,向上圆整至钢材标准规格的厚度,即标注在图样上的厚度。,当计算厚度小于最小厚度时,其名义厚度可不考虑钢材厚度负偏差,6、有效厚度,有效厚度指名义厚度减去腐蚀裕量和钢材厚度负偏差。,容器制造单位应根据制造工艺条件,并考虑板材的实际厚度自行确定加工裕量,以确保容器产品各部件的实际厚度不小于该部件的名义厚度减去钢材厚度负偏差,应力,钢材的许用应力,应力,螺栓的许用应力,试验,容器制成后应经压力试验或渗漏试验。试验可做盛(充)水试验、液压试验、气压试验、气密性试验以及煤油渗漏试验等,当无法做液压试验时,可做气压试验,其试验方法及项目应在图样上注明。,材料(暂扫盲讲热处理)名词解释,1、退火: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温度后,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性能,(2)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应用要点:(1)适用于合金结构钢,碳素结构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的锻件,焊接件以及供应状态不合格的原料件,(2)一般在毛坯状态下进行退火,2、正火: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度,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性能,(2)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应用要点: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结构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以作为最后的热处理。对于一般中,高合金钢,空冷可导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为最后的热处理工序。,热处理方式,3、淬火: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再水,硝盐,油或者空气重快速冷却。,目的:淬火一般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蚀性。,应用要点:(1)一般用于含碳量大于百分之零点三的碳钢和合金钢,(2)淬火能充分发挥钢的强度和耐磨性潜力,但同时会造成很大的内应力,降低钢的塑性和冲击韧度,故要进行回火以得到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4、回火:将淬火后的钢件重新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经保温后,于空气或油、热水、水中冷却。,目的:(1)降低或消除淬火后的内应力,减少工件的变形和开裂,(2)调整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获得工作所要求的力学性能,(3)稳定工件尺寸。,应用要点:(1)保持钢在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时用低温回火,在保持一定的韧度的条件下提高钢的弹性和屈服强度时用中温回火,以保持高的冲击韧度和塑性为主,又有足够的强度时用高温回火,(2)一般钢尽量避免在230280度、不锈钢在400450度之间回火,因为这时会产生一次回火脆性。,热处理,5、调质:淬火后高温回火成为调质,即将钢件加热到比淬火时高1020度的温度,保温后进行淬火,然后再400720度的温度下进行回火。,目的:(1)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提高加工表面光洁程度,(2)减小淬火时的变形和开裂,(3)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应用要点:(1)适用于淬透性较高的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和高速钢,(2)不仅可以作为各种较为重要结构的最后热处理,而且还可以作为某些紧密零件,如丝杠等的预先热处理,以减小变形。,6、时效,7、冷处理,热处理,8、火焰加热表面淬火,9、感应加热表面淬火,10、渗碳:将钢件放入渗碳介质中,加热至900950度并保温,使钢件便面获得一定浓度和深度的渗碳层。,目的:提高钢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心部仍然保持韧性状态。,应用要点:1用于含碳量为015025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钢制件,一般渗碳层深度为0525mm;2渗碳后必须进行淬火,使表面得到马氏体,才能实现渗碳的目的。,11、淡化:利用在5600度时氨气分解出来的活性氮原子,使钢件表面被氮饱和,形成氮化层。,目的: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抗蚀能力。,应用要点:多用于含有铝、铬、钼等合金元素的中碳合金结构钢,以及碳钢和铸铁,一般氮化层深度为002508mm,12、氮碳共渗,热处理备注:,1、热处理A0A4的温度表示,在铁碳相图上,人们为了便于应用,命名230的温度(渗碳体的居里点)为A0,727度为A1(铁碳相图的PSK线),770度(铁素体的居里点,磁性转变点)为A2,727912为A3(铁碳相图的GS线),13941495度为A4(铁碳相图上面的NJ线),2、正火和回火的区别,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对于形状复杂的重要锻件,在正火后还需进行高温回火(550-650)高温回火的目的在于消除正火冷却时产生的应力,提高韧性和塑性。,材料,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