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一,考点二,【时空坐标】,【认读要领】,一大主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技文化发展历程。,两条主线: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的演变;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三大重点: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古代科学成就;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第,29,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考情播报,考查频度,必考,加试,1.,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b,c,c,(20164,月,,2),考查道家无为而治,(201510,月,,33,题第一问,),考查儒学的教育观的演变,(201610,月,,3),考查孟子和荀子的政治主张,4,次,2,考,4,次,1,考,2.,汉代儒学,(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太学的创建,(3),科举制的文化影响,b,b,c,(201510,月,,33,题第一问,),考查太学的性质,(201610,月,,4),考查汉代儒学地位上升,(201510,月,,33,第二问,),考查科举制的影响,4,次,2,考,4,次,1,考,考点一百家争鸣,梳理,基础知识,一、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人物,时代,主要思想,重要贡献,孔子,春秋,政治方面核心是提出,“,仁,”,与,“,礼,”,学说,希望统治者推行,“,_”,,主张建立一个,_,社会;,教育方面开创中国古代,_,之风,主张,_,,以,“,六艺,”,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编纂方面编著,_,_,_,_,_,_,统称,“,六经,”,,,_,是其弟子所编,_,了儒家学派,德治,礼乐文明,私人讲学,有教无类,诗,书,易,礼,乐,春秋,论语,开创,孟子,战国,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_,”,学说;,提出,“,_”,的民本思想,_,了孔子的学说,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荀子,天人关系上认为,“,_,”,、,“,_”,、,“,_”,;,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广泛,_,各家思想的精华,,_,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仁政,民贵君轻,继承,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吸收,丰富,二、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道家,老子,春秋,哲学上主张,“,道,”,是世界的根本;事物具有相反的两面,蕴涵,_,;,政治上主张,“,_”,,幻想建立,“,_,_,”,的社会,庄子,战国,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他认为要做到,“,_”,,才能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从而逍遥自得,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齐物,法家,韩非,战国,集法家思想之,_,,将,“,_”,、,“,_”,、,“,_”,三者糅合为一;,主张加强,_,,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了,“,_,_,”,,,“,_,”,的改革主张,墨家,墨子,战国,主旨是,“,_”,,以此为核心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大成,法,术,势,君主集权,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兼相爱、交相利,三、,(,加试,),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c,),: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繁盛时期,1.,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有力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2.,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_,学说构成了,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_,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道家,法家,3.,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微点拨,儒、法、道三者有互补性,在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战国时荀子吸收法家和道家思想中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后来中国主流思想的发展也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合理思想,形成了,“,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的统治模式。,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儒家民本意识,史料,识图解史,(1),图示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周礼。,“,克己复礼,”,以为,“,仁,”,。图示显示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结合所学简要概括其内在联系。,提示:仁是内在自觉的道德要求,礼是外在要求的社会规范;主张,“,中庸,”,,通过协调人际关系保持,“,仁,”,的常态化。,(2),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有君舟民水理念。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政治理想。,提示:,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政治理想:君主用贤人,行仁政。,要点二,(,加试,),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史料如果说道家智谋是中国智谋型文化中最聪明的一页,法家智谋是其中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谋是其中最冷峻的一页,纵横家智谋是其中最无耻的一页,阴阳家智谋是其中最神秘的一页,那么,儒家智谋就是中国智谋型文化中至为深刻的一页,是真正的大智谋。,冷成金读史有智慧,读史用史,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意义。,提示: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精练,选考题组,【例】,史料考查先秦儒家思想共性,(2016,浙江,10,月选考,),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孟子强调统治者得其民有道,荀子强调平政爱民有利于统治,二者的共同点是强调施政为民,因此,B,项正确。,答案,B,练,1,史料考查对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判断,(20164,月浙江选考,),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儒家思想,解析,“,无为而无不为,”,反映了先秦时期道家的思想主张。故选,B,项。,答案,B,练,2,史料考查对法家思想主张的判断,(20159,月浙江选考调研,),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翟,D.,韩非,解析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主张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变革思想。故选,D,项。,答案,D,练,3,(,加试,),考查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意义,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和所学知识,可推断当时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项出现在秦朝且对文化发展是一次摧残,,C,项出现在西汉时期,,D,项则出现在隋唐时期。故答案为,A,。,答案,A,考点二汉代儒学,梳理,基础知识,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1.,背景,(1),汉武帝时期,中国,“_”,局面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2),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大一统,2.,措施,(1),汉武帝初年,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2),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_,、推行教化。,“_”,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3),重用儒生、设置,_,,表彰六经等,使儒学地位开始上升。,德政,一统,太学,3.,影响,(1),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主流思想。,(2),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_,的自由发展。,(2),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学术思想,二、太学的创建,(b),1.,创建: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影响,(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进一步推动儒学的传播与发展。,(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3),对政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少数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机会。,知识链接,汉画像石,“,讲经图,”,可联系到西汉武帝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讲经图的,“,经,”,指儒学经典,包括诗、书、易、礼、春秋。,三、,(,加试,),科举制的文化影响,(c,),1.,含义:隋唐时代开始,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以,_,为考试内容。,2.,影响,(1),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2),有益于中国,_,的稳固。儒生在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儒学经典,专制主义政治体制,(3),科举制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科举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_,的原则。,(4),知识分子以,_,辉煌为人生理想,以,“,治国平天下,”,为唯一志向,这就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也导致了古代中国专心从事,_,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公平公正,仕途,科学技术,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史料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读史用史,史料中,“,白衣,”,指平民,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出现史料现象的推动因素及影响。,提示:因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汉武帝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直接促成儒学地位的提高,儒学正统地位逐步确立。,要点二太学的建立及,(,加试,),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史料一太学和汉画像石,“,讲经图,”,识图解史,“,讲经图,”,中,“,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属于儒家经典,结合所学指出图示两幅图片之间有何联系?你如何认识?,提示:汉武帝正式规定,“,五经,”,为太学专用教材,并设立,“,经学博士,”,,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史料二以科举为核心的教育制度与精英选拔制度,既是维系社会精英与政治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读史用史,结合所学,试从文化影响角度谈谈你对史料二观点的理解。,提示:科举制的实行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在其导向下,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和文化观念,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科举制度促进了传统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带动了民间社会崇尚人文、教育等。,精练,选考题组,【例】,再现历史场景考查太学设立与儒学兴起,(2016,浙江,10,月选考,),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解析从材料看太学规模扩大,学生数量增加,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太学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