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求索真理的历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方法论,1,高考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5、综合探究: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2,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1、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人类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实践,实践其实就是人们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的活动。,认识世界,认识世界,3,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1、,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能活动)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这两个方面正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根本区别)。,思考: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判断)。,4,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2、,基本形式(了解),:,(1)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变革社会的实践,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5,社会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社会实践=实践。,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具体形式。实践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所有形式。其它形式如:教育活动;艺术活动等。,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判断)。,6,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3、实践的特征,(,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7,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3、实践的特征,(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A.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B.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8,思考:实践的客观性和实践的能动性正确理解是:,A.是绝对对立的。因为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B.是绝对对立的。因为客观性和能动性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C.是统一的。因为客观性和能动性都是实践的特征,D.是统一的。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主观符合客观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D),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9,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3、实践的特征,(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社会性),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性),10,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第一,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2)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第二,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阅读P44),。,获得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考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判断);,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判断)。,11,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考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12,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考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主观认识无法判别本身正确与否;,(2)客观事物不能自明其言;,(3)人们通过实践所产生的结果与认识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提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13,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如果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考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注意,认识的根本任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认识的目的:,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判断)。,14,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了解),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阅读: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指导作用的辩证关系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是坚持唯物论思想,承认认识的反作用是坚持辩证法思想。),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错误)。(颠倒因果关系),15,总结,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1)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指导作用;,(2)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阻碍作用。,注意,实践决定作用和认识反作用,(1)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2)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坚持了,唯物论思想,,承认认识的反作用坚持了,辩证法思想,。,16,总结,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3、,方法论要求,(1)既要重视实践又要重视理论,把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2)反对割裂理论和实践辨证关系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种错误。,17,关于实践认识的几个误区,误区一: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简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只有人的活动,才称得上实践,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这要具体分析,首先,对人要具体分析,必须是达到一定年龄阶段的人,必须是具有正常思维的人。如婴幼儿,精神病人的某些活动不一定是实践活动,某次,对人的活动要具体分析,人的活动可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非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活动,才是实践。,18,误区二:实践是我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简析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而实践仅指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把改造世界等同于改造客观世界,扩大了实践概念的外延。因而,是不准确的。,19,误区三: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简析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所以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只能是实践活动的一个部分,实践活动还应包括对人类社会的改造,而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缩小了实践概念的外延,显然也是不准确的。,误区四: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简析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因为我们讲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导致失败。,20,误区五:实践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因而是错误的,实践的主体,对象的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因而由实践诸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活动,但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实践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我们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误区六: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简析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21,考点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点击误区,(1)真理就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2)大多数人公认的就是真理。,(3)真理就是指意识。,22,2、真理的客观性:,第一,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第二,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考点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的属性,),(1)原因,23,2、真理的客观性:,(从同一个角度看),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考点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2)真理与缪误不能混淆,(3)真理的客观性,要求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判断,“有用的就是真理”,24,3、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考点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25,3、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考点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3)启示,真理谬误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检验真理。,26,真理是客观的,因而真理是不变的。,易错易混,27,根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一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效仿,结果造成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