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第11页 / 共13页
第12页 / 共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4,课,背景:,1,、政治:专制动荡;,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3,、思想:西学东渐。,“离经叛道的李贽,”,代表人物,时期,主要思想和言论,李贽,明末,挑战正统思想,批判道学家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黄宗羲,明末清初,抨击君主专制,提出民主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王夫之,明末清初,明末清初,倡导经世致用:实践中求真知,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唯物思想: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辩证思想:物质是变化、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离经叛道的李贽,李贽“离什么经,叛什么道”?,“经”与“道”,材料一: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材料二:道学家一般指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那些学者。唐朝韩愈提出“道统论”,宣扬只有儒家的“先王之道”和“仁义之道”才是正统思想,以此树立儒学在社会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并用来规范一切政治和道德行为。北宋以后这种道统思想被理学家鼓吹成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理论,一些貌似圣贤而实际品行恶劣之人以此为幌子,为自己涂脂抹粉。由此正直的学者就揭露他们的伪装面目。,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经历:求学,做官,入狱,性格:“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2,、李贽的代表作,焚书,藏书,4,、评价,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李贽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异端”思想?,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许多思想家所共同主张的一种学说。它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黄、顾、王都主张经世致用。,黄:工商皆本;,顾:择情定税,减轻人民负担;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王:严以吏治,宽以养民。,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影响:,构成了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四位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批判理学的?,李贽:挑战正统思想,批判“存天理,灭人欲”,,批判道学家的虚伪;,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的空谈;,王夫之:认为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的观点。,分析以下材料蕴含了哪些民主、平等的成分?,材料一:“后之人主(君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明夷待访录,),材料二,:,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即“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下之权,以各治其事”。,亭林文集,“,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清儒学案,亭林学案,材料三:“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读通鉴论,卷末绪论一,黄否定“一家之法”,主张“天下之法”,顾主张把天下权力还给天下人民,要求改君主“独治”为“众治”,分散、限制君权,王认为天下不是某一家族的而是人民的,应“循天下之公”,反思明亡的教训;,王朝交替,权力真空,思想的发展有了适宜的政治环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社会矛盾充分暴露;,西学东渐的局面出现,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明清时期为什么会产生,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呢?,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1、,经济:,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政治:,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3、,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