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王安石诗,第1页,第1页,王安石诗,一、从“春风又绿江南岸”说起,二、王安石诗歌艺术,第2页,第2页,一、从“春风又绿江南岸”说起,“春风又绿江南岸”与“春风自绿江南岸”,关于版本流变,不同版本在文字上优劣之比较,第3页,第3页,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4页,第4页,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5页,第5页,二、王安石诗歌艺术,1,、人文意象,2,、用典,3,、理趣诗,4,、翻案诗,5,、半山体,第6页,第6页,蔡絛,西清诗话,“欧公嘉祐中见王荆公诗:傍晚风雨暝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笑曰:百花落尽,独菊枝上枯耳。因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王荆公闻之曰:是岂不知,楚辞,夕餐秋菊之落英?欧阳九不学之过也。”,第7页,第7页,自然意象人文化,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杏花,:“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俯窥娇娆杏,未觉身胜影。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自然意象人文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挖掘自然意象人文内涵,从而推动咏物诗发展;二是从文化角度对自然意象进行重新结识和表述。,第8页,第8页,用 典,蔡宽夫诗话,引安石语:“诗家病使事太多,盖皆取其与题合者类之,如此乃是编事,虽工何益?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创造,情态毕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第9页,第9页,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理趣诗大体包括两种情形:一是用议论笔法讲道理;一是以理性态度观照万事万物。,第10页,第10页,理趣诗,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韩琦,咏柳,:“一春情怀空撩乱,天生不是稳重花。”,*,比较二诗优劣。,第11页,第11页,理性观物态度,暮春,:“无限残红著地飞,溪头烟树翠相围。杨花独得东风意,相逐晴空去不归。”,暮春,:“芙蕖历抽新叶,苜蓿阑干放晚花。白下门东春已老,莫嗔杨柳可藏鸦。”,暮春,:“北风吹雨送残春,南涧朝来绿映人。昨日杏花都不见,故应随水到江滨。”,半山春晚即事,:“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第12页,第12页,翻案诗,翻案诗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立意上推翻前人,这集中表现在咏史诗上,翻诗案也属这类;第二类是指句法、章法、修辞上繁迭、往复等表现手法。,第13页,第13页,翻诗案,王安石,钟山即事,:“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惠洪,冷斋夜话,:“王安石曰:前辈诗云:风定花犹落,静中见动意;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意。,*,并非强翻诗案,而是,以默坐终日坐禅方式,表现万物皆静禅境。,第14页,第14页,翻案诗,王安石,春郊,:“青秧漫漫出初齐,鸡犬遥闻路却迷。但见山花流出水,那知不是武陵溪。”,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司马丞相昔登庸,诏用元老超群公。杨绾当朝天下喜,断碑零落卧秋风。,”,*,章法上翻案。,第15页,第15页,为何喜作翻案?,朱熹:“江西士风,好为奇论,耻与人同,每立异以求胜,如王荆公、子静。”(,朱子语类,),方回,名僧诗话序,:“禅学盛而至于唐,南北分宗。北宗以树以镜譬心,而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南宗谓本来无一物,自不惹尘埃,高矣!后之善为诗者,皆祖此意,谓之翻案法。”,第16页,第16页,半山体,“半山体”与“王荆公体”关系。,“雅丽精绝,脱去流俗”半山“小诗”:五绝古朴含蓄,七绝精严工稳。,第17页,第17页,“半山体”中自然风物诗,“寓悲壮于闲淡之中”。,与以物观物王维诗相比,王安石对自然风物有更多热情,用情更执着。而与一样在诗中倾注主观情感孟浩然相比,半山诗之深婉不迫、精深华妙,又绝不同于浩然诗之古淡浑朴。,第18页,第18页,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