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NPU,焊接热循环的测定,蒋应田,焊接热循环的测定蒋应田,1,一、实验目的,(1)、了解焊接热循环曲线的特征和主要参数;,(2)、了解焊接规范对热循环曲线的影响;,(3)、掌握测定焊接热循环曲线的方法;,(4)、熟悉计算机技术在焊接热循环中的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焊接热循环曲线,二、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1、钨极氩化焊 1台,2、单片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 1台,3、氩气 1瓶,4、钻床 1台,5、镍铬镍硅或铂铑铂热电偶丝(0.5,mm)3,对,6、试件30020020低碳钢板 2块,7、钻头、秒表、深度尺等,二、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1、钨极氩化焊,三、实验原理,1、焊接热循环:指焊件上某点经历焊接过程时的温度变化,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热循环曲线,可用 来表示。如图所示,三、实验原理,1、,焊接热循环的产生及变化曲线,在焊接过程中,焊件上直接被加热的部位将被熔化形成熔池。而在熔池以外的母材金属上,由电弧的热辐射以及母材本身的热传导过程而形成一定的温度场,随着热源沿焊件移动时,焊件上的某点温度也规律性变化着。该点上的温度变化曲线与该点到热源中心的距离以及焊接方法,焊接参数等有关。,由实验及理论推导可知:离焊缝熔合线越近的点加热速度越大,峰值温度越高,冷却速度也越大,并且所有各点的加热速度都必冷却速度要大的多。,由此可见,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金属是在经历了一个特殊的热处理过程,产生了相反,晶粒长大以及应力和变形等,从而对焊件金属的组织和性能产生强烈的影响。如:某些调质钢焊后热影响区软化或过热区的脆化现象的产生等。因此,实际测量并正确控制焊接热循环,对于控制焊接接头热影响区金属的组织和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1、焊接热循环的产生及变化曲线在焊接过程中,焊件上直接,焊接热循环曲线可采用理论公式推导和实验测定。,理论推导,峰值温度的计算,对于点热源,厚大件,对于线热源,薄板件,焊接热循环曲线可采用理论公式推导和实验测定。理论推导,相变温度以上停留时间,t,H,厚大件,薄板,式中:,f,3,,f,2,为修正系数,可查阅有关资料1的,P,155,图5-5,f,3,,f,2,与,有关,T,0,预热温度,T,停留的温度,相变温度以上停留时间tH,式中:,E,焊接线能量;,导热系数;,C,比热容;,热扩散率,h,板厚,r,0,厚板件上某点距离热源运行轴线的垂直距离(,cm),y,0,薄板上某点距热源运行轴线的垂直距离。,t,热源到达所求点所在截面后的传热时间。,式中:E焊接线能量;导热系数;C,(点热源),(薄板),当 时,(点热源)(薄板)当 时,相变温度以上停留时间,t,H,厚大件,薄板,式中:,f,3,,f,2,为修正系数,可查阅有关资料1的,P,155,图5-5,f,3,,f,2,与,有关,T,0,预热温度,T,停留的温度,相变温度以上停留时间tH,冷却速度,C,厚大件,薄板,式中,T,C,所求冷却速度的瞬时温度,T,0,焊件的初始温度,适用范围:手弧焊,,25,为厚板;,25,为薄板;在825间,则需要修正,可由资料1的,P,156,图5-8查得。,对于一般低合金钢,采用540的瞬间冷却速度(为熔合线附近)对于淬应倾向较大的钢种可用300时的速度,冷却速度C式中TC所求冷却速度的瞬时温度,冷却时间的计算,对于一般碳钢和低合金钢常采用相变温度范围的800500冷却时间(,t,8/5,),t,100,(,后者为淬硬倾向较大的钢种),其计算式为,式中:,tt,8/5,或,t,8/3,的冷却时间,E,焊接线能量 (,J/cm),I U,焊接电流电压;,V,焊接速度,K,焊接线能量系数(由实验确定);,n,焊接线能量指数,T,0,冷却区间的温度特征值(),h,板厚,,h,0,板厚补偿项,接头系数,板厚修正系数,冷却时间的计算,(2)、实验测定,测定焊接热循环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非接触式测定法 这种测定方法具体有红外测温及热成像技术。其测温原理:从弧焊熔池的背面摄取温度场的热成象(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然后把热象分解成许多像素,通过电子束扫描实现光电和电光转换,在显象管屏幕上获得灰度等级不同的点构成的图像,该图像间接反映了焊接区的温度变化,经过计算图像处理和换算,便可得出某一瞬间或动态过程的真实温度场。,特点:测定装置不直接接触被测物体,不会搅动和破坏被测物体的温度和热平衡,响应时间快,灵敏度高,并且可以连续测温和自动记录。,接触式测温(热点偶或热电阻),其测温原理:利用热电偶两端由于温度差而产生热电势进行测量的。,测温时把热电偶的热接点焊在被测点上,热电偶的另一端接在,AD,转换器,进行数字,采集和处理,通过数据储存或,DA,转换将热循环曲线直接输出在计算机屏幕上或经计算机打印。,特点:经过计算机或单片机处理,试验过程简单,直观,测出的温度有一定的精确性。,由于热电偶的联接,会影响到被测物的温度及热平衡,有时会降低测温的精确度。,由于有计算机或单片机的使用,实验装置相对复杂。,(2)、实验测定测定焊接热循环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接触式和,一、,实验方法及步骤,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接触式即热电偶测温方法来测热循环曲线。,测定方法,如右图所式,测定前,把热电偶丝的端头焊入试件背面的测温孔,当,TIG,电弧在试件表面上移动时,在计算机或单片机的输出端即可绘出工件上离熔合线不同距离的,A,B,C,三点的“热循环”曲线。,热电偶的安排:第一个测温小孔离起弧处的距离不小于80,mm,,以便测定时该点已处于准稳定状态的温度场。测温孔的深度越大,表示该点离熔合线越近,则该点在焊接过程中所达到的最高温度也越高。,下表列除了手工电弧焊时离熔合线不同距离的各点所到达的最高温度,T,m,(,),一、实验方法及步骤实验方法,实验步骤,1焊接热电偶,分别把每对镍铬镍硅热电偶丝的端头以电容储能式热电偶焊机焊合,以形成热接点。,表12测温用的焊接规范和规范参数,在试件待焊焊道的中心线背面钻三个,5,的测温孔,孔深个为16、17及18,mm,,用深度尺实测深度,并记录下来。然后将三对热电偶的热结点分别焊到测温孔,A,B,C,的底部,要仔细检查焊接点的质量,,务必保证焊牢。热电偶的正负极之间要隔开,以防止短路影响测量。,2接计算机或单片机,把热电偶的另一端分别接在,AD,转换器的输入端。注意:镍铬丝接正极,镍硅丝接负极。,鉴别方法:镍硅丝有磁性,镍铬丝无磁性。,3焊接规范的调节,建议采用表,1,2,所列的焊接方法及规范参数。施焊时当焊接电弧经过被测点的正上方时,即可先后得到某焊接电流下离熔合线不同距离的,A,B,C,三点的“热循环”曲线。,实验步骤 1焊接热电偶,下表列除了手工电弧焊时离熔合线不同距离的各点所到,达的最高温度,T,m,(,),最高温度,T,m,熔点,1200,1000,800,600,测温点离熔合线的距离(,mm),0,0.8,1.7,3.0,4.7,焊接规范板厚20,mm,焊接电流170,A,电压28,V,速度2.5,mm/s,焊条直径,4.0mm,试件编号,焊接规范,焊接方法,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1,100(,A),1214(,V),2.85,mm/s,钨极自动氩弧焊,2,170(,A),1214(,V),2.85,mm/s,钨极自动氩弧焊,下表列除了手工电弧焊时离熔合线不同距离的各点所到最高温度Tm,一、,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根据计算机或单片机打印的结果,将有关数据天如下表,试板编号,测温孔号,测温孔深度(,mm),T,m,(,),加热值,T,m,所需时间,900,以上停留时间,800500,冷却时间,550,瞬时冷却速度,焊接线能量,1,A,B,C,A,B,C,A,B,C,一、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试板编号测温孔号,一、思考题,1焊接规范的其它参数(如焊接时间、电弧电压、焊接速度、和预热温度等)对焊接热循环曲线有何影响?,2从热循环曲线,可以得出什么判断,并用这些盘给予测试板上的,A,B,C,在热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组织变化。,3试以理论公式计算熔合县最近的某一测温点上的最高加热温度,T,m,900,以上高温停留时间以及550的瞬时冷却速度。江计算所得的数值与实验测的结果加以比较,并说明产生误差的原因。,一、思考题1焊接规范的其它参数(如焊接时间、电弧电压、焊接,附录 实验主要设备介绍,附录 实验主要设备介绍,理论计算举例,理论计算举例,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