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生活与哲学认识论复习,实践和认识(第六课),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综合探究),1.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一、基本概念:,4.真理的含义及其最基本的属性,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6.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二.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哲理),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我们要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要求:,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的,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螺旋式的前进或上升。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决定,反作用,客观对象,不符合,符合,谬误,真理,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反复的、无限的,判断,1.实践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2.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是统一的(),3.人是来自灵感(),4.实践的发展为认识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并提供了可能(),5.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6.认识世界是实践的最终目的(),A,B,B,A,B,B,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计划生育,然而这一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随后我国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1962年到1972 年的十年间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答:,(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的受批判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最终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批判计划生育观点导致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说明不同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作用。,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3392350380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9002号-6